香港石硖尾美荷楼,号遗产

  • 编号:qp61115963
  • 分辨率:11708x5854
  • 摄影师:Wongchichuen/360Cities.net
  • 拍摄时间:2014/6/26
  • 标签:旅行
  • 介绍: 在1953年12月发生毁灭性的大火之后,殖民地政府在被烧毁的棚屋的遗址上建造了一座29座的安置区,以容纳无家可归的受害者。在联合国的财政援助下建造了八个街区。这些7层高的建筑采用"h"形设计,由2个住宅翼组成,公共卫生设施连接起来。美豪楼青年旅舍将于2013年10月24日营业。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mei_ho_house.1953年硖石木屋区发生特大火灾,政府为安置数以千计的灾民,翌年在石硖尾兴建29座ħ型的大厦,名为石硖尾徙置区,供灾民栖身,香港的公共房屋由是开始。徙置区单位没水没电,只在两幢大厦中央相连处设公共水龙头,厕所及淋浴间,一条长廊连贯所有单位门口,由于没厨房,居民都会在单位外走廊放置木柜,煮食器皿,炉具便藏于木柜内;单位设计的私隐度很低,前后单位之间的墙壁高处,留有长方形小孔作通风用,两户人家可透过小孔互相窥视。美荷楼于2013年10月改作青年旅舍,最低两层改建为公屋博物馆。

价格

编辑用途

创意用途

  • 相似
  • 附近
  • 更多

        旅行

        在1953年12月发生毁灭性的大火之后,殖民地政府在被烧毁的棚屋的遗址上建造了一座29座的安置区,以容纳无家可归的受害者。在联合国的财政援助下建造了八个街区。这些7层高的建筑采用"h"形设计,由2个住宅翼组成,公共卫生设施连接起来。美豪楼青年旅舍将于2013年10月24日营业。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mei_ho_house.1953年硖石木屋区发生特大火灾,政府为安置数以千计的灾民,翌年在石硖尾兴建29座ħ型的大厦,名为石硖尾徙置区,供灾民栖身,香港的公共房屋由是开始。徙置区单位没水没电,只在两幢大厦中央相连处设公共水龙头,厕所及淋浴间,一条长廊连贯所有单位门口,由于没厨房,居民都会在单位外走廊放置木柜,煮食器皿,炉具便藏于木柜内;单位设计的私隐度很低,前后单位之间的墙壁高处,留有长方形小孔作通风用,两户人家可透过小孔互相窥视。美荷楼于2013年10月改作青年旅舍,最低两层改建为公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