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中山广场,大连
- 编号:QP63245423
- 分辨率:20000x10000
- 摄影师:HSU CHINGHUI/360Cities.net
- 标签:
- 介绍: 历经三年地铁修建,恢复原貌的中山广场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 - 1925年年3月12日),本名孙文,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因煽动革命推翻满清,屡败屡战,被拒绝捐款支持革命者讥为孙大炮,粤语大炮即吹牛皮之意。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今广东中山)人,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为人知,后转化为后世常用惯称「孙中山」。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民主义思想创建者。孙中山早年曾受中国传统教育,在香港大学医学院第一名毕业,期间认识欧美世界较深,通晓粤语,官话,英文,日语。曾上书李鸿章,要求满清政府改革,后因满清积弱不振,于中日甲午战争时,在檀香山加入由杨衢云创办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在东京并改组为中国同盟会,担任总理。伦敦蒙难使其闻名中外,多数外国人视其为中国革命领袖。1911年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曾在美国收到黄兴汇款电报,而辛亥革命主要由中国同盟会中部机关部湖北负责人居正主导下,由受革命思想启发之新军团体「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与同盟会会员组成「共进会」孙葆仁发动起义。起义爆发后,黄兴由香港北上武汉相助指挥。起义爆发隔天,孙中山于报上阅得辛亥革命消息,并未立刻归国,而是绕路抵达欧洲,游说英,美,法,德政府与四国银行团,要求列强保持中立与终止对满清贷款,并且支持中国革命。虽未取得列强真正支持,归国后被多数革命者认为他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领导人,因此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领导国民革命,他提出"民主义"等政治纲领,影响中国至深。他是全世界华人社会中国人民最敬重和尊崇之伟大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中国共产党尊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以外人士则经常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参考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4%B8%AD%E5%B1%B1